“乙肝疫苗”
病毒性肝炎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个类型,“乙肝”是目前传染性最强,发病率最高,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,我国是“乙肝”大国,“乙肝”病毒携带者超过1.2亿,由“乙肝”导致的肝硬化、肝癌的病死率在我国位居第五位。
80%的“乙肝”病毒携带者,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,多在偶然体检中发现,肝功能指标始终正常,他们不是病人,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、生活、劳动、交往。
在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,“乙肝”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染;1、输血、用血制品、静脉吸毒2、母婴垂直传播3、性接触传播4、生活密切接触传播。
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感染,接种乙肝疫苗应按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,即通常所说的0,1,6方案,即第一次和第二次接种间隔一个月,第三次与第二次间隔5个月。
按程序接种过三次乙肝疫苗二个月后,可通过化验乙肝五项看机体是否产生抗体,如果没有产生抗体,可加大剂量按程序再注射三针,因为不是任何人接种乙肝疫苗后都能产生抗体获得免疫,只是加大剂量后产生抗体的机率更高一些、如果产生了抗体可每隔3-5年加强注射一次乙肝疫苗,以使机体保持相应的抗体浓度。
接种“乙肝”疫苗
1、接种“乙肝”疫苗,是一种最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,接种乙肝疫苗后,产生特异性抗体(表面抗体)其免疫作用可维持3-5年。
2、其它预防方法:注意生活习惯,实行分餐制,不与人共用牙刷、餐具等。
哪些人应及时接种“乙肝”疫苗
1、新生儿、幼儿园儿童、集体生活居住青少年学生、新入伍军人等。
2、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者及到边远地区工作人员。
3、有职业危险者,如医务人员,从事食品卫生、幼儿保健工作人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