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   
 
  热点新闻
 
  医院新闻
当前位置: 校医院首页>>医院新闻>>正文
手足口病的防治指南
2019-11-26 21:12  

手足口病的防治指南

(一)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。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、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。

(二)传染源和传播途径

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,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。肠道病毒主要经粪-口和/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、黏膜或疱疹液而感染。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。发病前数天,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,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。

病人粪便、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、床上用品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病传播。

(三)易感性

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,持续时间尚不明确。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。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。但以≤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
(四)临床表现

1.一般病例表现

急性起病,发热,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现现斑丘疹、疱疹,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头痛等症状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,无后遗症。

2.重症病例表现

少数病例(尤其是小于3岁者)可出现脑炎、脑脊髓炎、脑膜炎、肺水肿、循环衰竭等。

①神经系统:精神差、嗜睡、头痛、呕吐、易惊、肢体抖动、无力或瘫痪;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;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、昏迷、脑水肿、脑疝;

②呼吸系统:呼吸浅促、困难,呼吸节律改变,口唇紫绀,口吐白色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(痰);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;

③循环系统:面色苍白,心率增快或缓慢,脉搏浅速、减弱甚至消失,四肢发凉,指(趾)发绀,血压升高或下降。

(五)临床诊断

诊断依据

1.以发热、手、足、口、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要表现,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;

2.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、足、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;

3.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、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,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、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,脑电图、核磁共振、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。

(六)临床治疗

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4个阶段的治疗。

1、手足口病/疱疹性咽峡炎阶段

①一般治疗:注意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,适当休息,清淡饮食,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;

②对症治疗: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。

2、神经系统受累阶段

该阶段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,如头痛、呕吐、精神差、易激惹、嗜睡、肢体无力、肌阵挛、抽搐或急生迟缓性麻痹等。

①控制颅内高压:限制入量,给予甘露醇0.5~1.0kg/次,每4~8小时一次,20~30min静脉注射,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,必要时加用速尿;

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,总量2g/kg,分2~5天给予;

③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,参考剂量:甲基强的松龙1~2mg/(kg·d);氢化可的松3~5mg/(kg·d);地塞米松0.2~0.5mg/(kg·d);分1~2次,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;

④其他对症治疗:如降温、镇静、止惊(安定、鲁米那钠、水合氯醛等);

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,密切监护,注意严重并发症。

3、心肺衰竭阶段

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、面色苍白、发绀、出冷汗、吐白色或粉红包血性泡沫样痰心率快、出现肺部罗音增多、血压明显异常、频繁的肌阵挛、惊厥和/或意识障碍加重等以及高血糖、低氧血症、胸片异常明显加重或出现肺水肿表现。①保持呼吸道通畅,吸氧;

②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,监测呼吸、心率真、血压和血氧饱和度;

③呼吸功能障碍时,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,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:吸入氧浓度80%~100%,PIP20~30comH20,PEEP4-8comH20f20-40次/分潮气量6~8ml/kg左右,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;

④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,限制液体入量;

⑤头肩抬高15~30度,保持中立位;插胃管、导尿(禁止压迫膀胱排尿);

⑥药物治疗

应用降颅压药物

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,必要时给予冲击疗法

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

血管活性等药物的应用: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巴胺、多巴酚丁胺、米力农等药物;酌情应用强心、利尿药物治疗

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

抑制胃酸分泌: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、洛赛克等

退热治疗

监测血糖变化,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闻

惊厥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

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

保护重要脏器功能

4、生命体征稳定期

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,但仍有病人留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。

①做好呼吸道管理,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;

②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;

③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
(七)预防控制措施

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,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。做好儿童个人、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。

①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;

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;

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;

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;

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居家治疗的儿童,不要接触其他儿童,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凉、晒或消毒处理;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处理,轻症患儿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疗、休息,以减少交叉感染。

关闭窗口
   
 
 
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:450046

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校医院 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