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应重点预防控制流感、流脑、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。
流感
传染源: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
传染途径:空气飞沫传播。
临床表现:流感病毒引起,发热典型,高达38.8摄氏度以上,持续3-4天。头痛明显,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,全身极度乏力出现早且明显,有时鼻塞、咽痛。咳嗽轻微或中度干燥。并发症为肺炎、支气管炎、心包炎、脑炎、急性心肌炎等,可能会威胁生命。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。
预防:隔离病人。公共场所加强通风,喷洒漂白粉液。
减少公众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。在流行季节前注射疫苗。
麻疹
传染源: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,眼结膜分泌物、鼻、口、咽喉、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。具传染性。
传播途径:飞沫
临床表现:发热、眼红、畏光、流泪、眼结膜充血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。有麻疹粘膜斑,发热3天左右,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,与患者有接触史。
预防:按计免程序接种疫苗。流行期间,及时隔离病人,做好疫情报告。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日,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日。避免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。
流脑
传染源:带菌者和流脑病人。
传播途径:空气飞沫呼吸道传播。
临床表现: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,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。表现为突发高热,剧烈头痛,频繁呕吐。
皮肤粘膜瘀点,瘀斑,及脑膜刺激症。严重者可有败血症,脑实质损害,感染性休克,循环衰竭,神智障碍,惊厥及呼吸衰竭。
预防: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隔离治疗,至症状消失后3日,一般不少于病后7日,搞好环境卫生,保持室内通风。避免到公共场所。流行季节前预防性接种疫苗,药物防治可用复方磺胺甲噁唑。